信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存储环节节约减损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市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损耗情况,找到粮食储存过程中发生损失、损耗的薄弱点及主要原因,2024年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区成立调查组对辖区内的农户和粮库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粮食储存环节节约减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开展全市范围内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10个县区,涵盖146个企业,全市小麦月均库存量377056吨,稻谷2181683吨,综合损耗率为0.15%,符合相关标准。二是仓储设施有效改善。“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的完成,使粮食储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技术使用率,比上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应用环流熏蒸技术仓容727.04万吨,比上年增加17.63万吨,占全部仓容的60.2%。应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1038. 36万吨,比上年增加了 32.52万吨,占全部仓容的86.0%。应用机械通风仓容1100.9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 36.14万吨,占全部仓容的91.14%。目前,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我市国有粮库的标配。我市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迈进。三是投入使用储粮新技术。利用“四合一”储粮技术,气调储粮,控温储粮等技术,可以改善储存条件和储存粮食质量,减少坏粮损失。新技术应用后,政策性粮食“一符四无”粮油率连续两年达到100%。在气调储粮技术方面,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粮仓或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可以有效防治储粮虫霉,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了储存年限,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鲜。如平桥国家粮食储备库肖王分库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先后完成了仓储智能化升级改造、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和绿色储粮技术改造,将智能化控制平台、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充氮气调、稻壳压盖等科学储粮技术应用于储粮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储粮效果。四是开展绿色仓储行动,减少粮食熏蒸用药量。深入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高度重视绿色仓储提升改造工作,积极推广应用低温等绿色储粮技术,因地制宜改造升级粮食仓储设施,提升仓房的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为绿色储粮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确保了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应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及其它非化学药剂害虫防治技术后,本市储粮单位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全年熏蒸用药量明显降低,减少了药剂在粮食中的残留,为绿色食品提供基础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仓储设施规范化程度不高。为满足农民售粮需要,我市 2015-2018年新建仓较多,部分新建仓为轻钢屋顶,隔热性能差,夏季仓温高,粮食品质下降快,密闭效果差。建设标准与智能化管理、绿色储粮要求还存在差距。有一部分基层库点仓房由于建筑时代久远,仓房老化,储粮功能下降,全市 2000 年以前仓房 40.47万吨,占全市完好仓容的 3.4%。这些仓房因为使用年限长,存在一定的隐患。二是现代化储粮技术应用不广。目前具备低温储粮、气调储粮条件的粮库占比不高,全市仅有使用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仓容约 12 万吨,主要为平桥国家粮食储备库的11万吨和固始县豫粮集团粮食产业有限公司的1万吨,占全市仓容的比例仅为 1%,其他各县区均没有可以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的仓容,离绿色储粮助力节粮减损仍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抓实抓细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指导粮油仓储企业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积极落实粮油存储库点仓储规范,助力节粮减损。严格执行《政策性粮食存储库点仓储管理指导》《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导各县区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备案工作,确保粮油仓储主要设施要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粮食储存安全。二是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工作。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要求,摸清辖区内年度需升级改造仓容数量,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力争年度绿色储粮升级改造仓容数量占辖区内需改造仓容数量的 1%以上,助力储存环节节粮减损。
四、有关建议
一是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要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因地制宜推广空气源热泵、生物质、太阳能光伏等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一机多用干燥工艺技术,配套应用粮食产后品质测控技术,提高粮食产后干燥保质保鲜装备技术应用水平。二是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创新可持续运营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清理等综合服务。三是支持仓储设施节约减损。加大扶持力度,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对现有仓房进行气密性、隔热性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升级修缮老旧仓房,推进粮食仓储信息化。推动粮仓设施分类分级、规范管理,提高用仓质量和效能。四是推广使用储粮生物药剂和防霉抑菌技术,进一步降低粮食损耗,提升粮食品质。指导农户科学保粮,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服务。